龍脊梯田,遠從元朝便開始發展至今,
是世界上最大的梯田景觀;
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梯田的照片
便為這人為的鬼斧神工深深懾服,
而一場清明長假的意外出國計劃,
讓我得以見證這世界之最,
儘管,沒有油菜花祭及水田可看,
儘管,一路上小雨濃霧揮之不去,
絲毫不減我豁出去按快門的決心(一路上拍下來,深深感覺我的相機們都快得風溼加癌症了。)
我想此行我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只在梯田景區呆一天一夜,
這裡絕對比所謂的陽朔山水更值得一觀,
一樣的山水迷人卻勝在一個靜
就算是下雨濃霧呆在客棧發呆,都是一種享受。
時間:2011.04.02~03
地點:龍脊梯田-金坑大寨瑤族梯田
天氣:煙雨矇矓
相機:FM2(Fuji X-TRA 400), Leica M6(Fuji X-TRA 400)
這樣的地方,是旅行團無法給你的,只屬於苦中求樂的”自助色驢”才能擁有。
一進入梯田區,極具地方民族特色的”吊腳樓”群簇在我們眼前;為了因應旅遊,其中大部分都發展成為客棧,儘管如此,這裡是我中國旅遊中少數覺得最不具銅臭色彩、對旅人最熱情和善的地方(至於桂林、陽朔,銅臭到簡直令人崩潰)。
我們今晚住的地方位於景區最高點的”萬景樓”,順著這條山路,大概走一個半小時就到了(原本的第一”全景樓”去年燒掉了)。
沿途景點不少,走走停停之下,硬是走了快三小時才到萬景樓;此為金坑大寨瑤族景點-七星追月(另外一個在平安壯族景區-七星伴月。)。
四月初的龍脊梯田,介於油菜花季與梯田放水的中間,儘管無緣得見最經典的大景,霧中的梯田,獨特的線條變化與色彩組合,一時之間彷彿置身仙劍奇俠傳的場景。
金坑大寨瑤族景點-西山韶樂(完全看不出來命名相關性)。
煙雨朦朧了一整天,終於等到濃霧盡退,留下的是宛如仙境(此時心中好像有一股仙樂響起,所以這裡叫做西山韶樂…)
右邊小樓便是我們今晚的落腳客棧"萬景樓",位於景區最高點的它果真不愧萬景之名;我們今晚是住萬景樓的景觀標間,淡季出遊就是有這個好處,花一樣的錢,卻有100%的品質。
此為房間窗戶看出去的風景,據說天氣好時直接起床站在窗邊就可以拍日出,堪稱拍日出御用總統套房,可惜出遊這幾天的天氣讓我的腳架絲豪無英雄用武之地,不過倒是可以睡個自然醒。
現在是休耕養地的時節,不耕種的梯田,成為放山雞的遊憩天堂,當晚,此雞成為我們晚餐盤中飧(真的要給它按個讚,肉Q湯鮮酒甜,一改我對中國美食的印象)。
休耕的季節,是這裡動物最幸福的時光,不用農耕,只要睡飽吃。
鬥馬樂,悠閒正在吃草的小馬,硬是被主人給趕下梯田;話說這一階梯田足足有三人高,就在我按快門不注意的期間,小黑馬竟然就這樣消失了(跌下梯田?),阿門。
龍脊梯田中,到處群簇分佈著寨子部落。
遠眺大寨部落,遠遠傳來小朋友上課的聲音,生活在這裡或許不方便了點,但勝在一個鬧中取靜。
人文篇:
曾看過一篇名為”龍脊背婦”的文章,敘述寨中婦人幫旅客背負行李賺取微薄收入;這裡一年只有一耕,因此幫旅客背負行李也是她們最主要的收入之ㄧ,看著她們用著自製竹簍背上好幾人行李,又要走上一個多小時的山路(我背著我的專業大背包都不一定走的比她們快),就不忍心殺價(單趟RMB 25)。
她們的服務是直接幫你背到旅館,隔天再由相同人幫你背下山,事後再給錢,不用怕她們虐待行李,因為即使下雨,她們也會周到的做好防水工作。
沿途山路真的不好走,有時她們的竹簍裡不只一份行李(背我的那個婦人那天一口氣背了三個行李,我粗估有三十公斤)。
萬能的背,閒暇時是兒孫最好的依靠。
歧嶇的山路,牛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。
只是上面做的不是人,是賴以維生的民生用品。
等待旅客的同時,隨身攜帶的針線活也絕對不落著,而我們在這裡也著實交觀了不少手工針織紀念品(雖然後來在陽朔看到了不少”相似”的東西,但遠低於陽朔價格算是小小的安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