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7 天 武威-3.5H蘭州(景泰黃河石林+驢車+羊皮筏子)、水車園、黃河母親像
石林位於景泰和靖遠兩縣交界處,自然條件非常奇特,東西南三面均為直上直下兩百多公尺高的土山環繞。當年進出村的唯一通路就是今天的景點「黃河石林」那條十幾里地的山溝。當然現在這兒已開發成了世界地質公園,從村後的土山上開了一條公路可到村裡。 據說村落被發現時,仍蓄留清代髮辮,著清裝,外人不到,自給自足,如同<桃花源記>中的居民與世隔絕,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。
景區內有黃河流經,可乘船遊河,又有造型多變的石林景色可觀賞,累了可去農村裡吃吃農家菜,亦有簡單住宿,三小時的遊覽過程相當多元趣味,不至於審美疲勞
進入景區先要過九彎十八拐的山路,路途頗長,遠遠可看見黃河與小村落
村長家[農家樂午餐]
午餐到老村長家的小客棧吃飯,連吃了幾天的飯店大餐,今天的簡單家常菜格外令人食指大動,土雞湯、紅燒豆腐、炒土豆絲、拍黃瓜、炒肥韭,大家吃得津津有味,至於簡陋的房間、轉不動的圓盤、不涼的冷氣也就不那麼在意了。吃到一半竟然下起大雨,當地人說,已經很久沒下雨了呢!!還好一陣一陣也就停了。
[羊皮筏遊黃河]
到了岸邊,一排排羊皮筏子已經整裝待發了,這是村裡傳統的渡河工具,只能下漂不能上流,要用人力或車子扛回上游。
做法是將山羊先砍頭,小心翼翼將牠們的皮完整地扒下來,之後再用人工以嘴吹氣成氣囊,經過數次塗油曬乾後,拴牢在木架上,壽命約兩三年。
黃河深八九米,還好有穿救生衣,玩得比較安心。上船時要踏在竹竿上,慢慢移動到中央,船師傅有準備軟座墊,乘坐起來滿舒服的。
風很涼快,有一股潮濕的、水的味道,大約漂流十多分鐘就到達石林入口
[石林山溝]
入口處有許多驢棚馬棚,驢車來回九十元。頗有古代馬幫驛站的感覺,人聲鼎沸,此起彼落的討價聲,這可是古時唯一進入村子的通道
成龍、金喜善主演的電影[神話]、親子節目[爸爸去哪兒]曾在此取景。
驢車一台乘坐三人,咯拉咯拉的,驢頭晃悠晃悠,整個人都放鬆下來,好像回到古時候。
辛苦的小驢兒
途中又下起小雨
[兵馬俑]
一路上拉車姐姐,給我們指了幾個石林說是唐僧、兵馬俑、夫妻、佛掌等等,需要些許想像力才看的出來。
這個我們都覺得比較像聖誕老人
[農村小特產]
村裡種了很多棗樹、蘋果樹、梨樹,吃不完就曬乾了當成乾貨賣,便宜又好吃!!!
農家自製蘋果乾,咬起來QQ綿綿有嚼勁,和烘乾炸過的脆脆口感完全不同,淡淡果香沒加香精,我一試吃就買了。(一包五元)。大媽們則是搶買大棗乾,一路從一包五元、八元、買到一大落15元,有台北市五公斤垃圾袋那麼大吧,吃個幾年沒問題。團友買了凸臍小蘋果,酸度較高,我想這應該是蘋果未改良前的原始味道吧~
路途中到處是玉米田,因為地旱,易於生長的玉米就成了當地主要糧食、經濟作物
[蘭州水車園]
西元1556年,蘭州水車的創始人段續根據南方的竹筒水車創製了蘭州水車,成為金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由此,蘭州被譽為“水車之都”聞名於世。園中有許多傳統水利設施給遊客體驗
僅存老水車,段續改良軸心部位,包上鐵皮桐油,使水車在乾旱水位低時也能順暢轉動,真是有智慧呢~
蘭州特色餐,當地大火鍋有股酸菜香味。蘭州拉麵在當地叫"牛肉麵",湯頭看似清淡,卻有各種香料韻味,我大概只吃的出花椒 胡椒 蔥 香菜 白蘿蔔。
導遊小王推薦出酒店往左走一百公尺的"金強牛肉麵"是當地人的愛店,早上六點營業,很多團友去吃說很讚。
這邊的拉麵標準是「一清(湯)二白(蘿蔔)三紅(辣油)四綠(香菜蒜苗)五黃(麵條黃亮)」,麵條粗細也有學問,分有大寬(二個指頭寬),二寬(一指寬),韭葉子(韭菜葉的寬度),二細(四毫米),三細(三毫米),細(鉛筆芯粗細),毛細(細鐵絲粗細)等,最粗與最細的不好調理,較不常見。通常先單點麵,小菜、肉、蛋另外加,肉塊小小的,台灣則是大氣肉片。